1949年,解放上海的隆隆炮声打破了黄浦江两岸的平静,国军一路溃败的情景,让杜月笙心神不宁。他知道,自己手中沾满了革命人士的鲜血,不会有好下场。于是决定举家逃离上海。但该逃往何处呢?杜月笙心中一直犹豫不决。
1949年3月,蒋中正亲自来到上海复兴岛,劝说他和自己一道退往台湾。
但杜月笙心中充满顾虑,并不相信蒋中正的“好意”,害怕到了台湾后寄人篱下,势如软禁。同时,上海革命人士也多次找上门来,希望他留下来,为新上海尽自己的贡献。
经过反复权衡,杜月笙最终选择了去香港。1949年4月27日,杜月笙拖家携口,带领随从数十人,神情没落地登上了一艘名为“宝树号”的荷兰轮船,前往香港。
杜月笙到达香港后,全家蜗居在坚尼地18号一套狭小的公寓里。蒋中正仍然不死心,再次派出俞鸿钧、洪兰友去香港,劝说杜月笙赴台,但都被杜月笙以身体有恙婉拒了。
(杜月笙旧照)
此后,杜月笙开始做起了“寓公”。整天无所事事,和在上海的风光无限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其居住地也冷冷清清,鲜有访客。再没有昔日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的情景。巨大的落差让杜月笙神情郁闷,忧心忡忡。加上他害怕昔日仇家寻上门来,遭到清算。整日提心吊胆,疑神疑鬼,寝食不安。
在这种度日如年的煎熬中,杜月笙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满头大汗地从噩梦中惊醒过来。
仅仅两年过后,也就是在1951年7月,杜月笙突然双腿麻木,无法站立,更没法行走。经医生诊断,他患中风偏瘫,除神志还算清醒外,已经失去了独立生活能力,需要有人长期护理并入院治疗。
奇怪的是,杜月笙拒绝了入院治疗的建议。也许是他觉得生无可恋,也许是他觉得这是报应,是到他该还债的时候到了。总之,不管家人和医生如何劝解,杜月笙就是拒绝接受治疗。
8月7日,病魔缠身,沉疴难愈的杜月笙陷入昏迷。醒来后,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口述了遗嘱,将身后事和仅剩的财产做了分割。
此后,杜月笙的病情丝毫不见好转,症状持续恶化。体温骤升,大口喘气,时而昏迷,时而苏醒,开始进入弥留状态。医生判断他的全身器官衰竭,已回天乏术,只等最后一刻的到来。
1951年8月16日下午4时,昏迷中的杜月笙最后一次醒来,嗫嚅着嘴唇似要说话,但始终没有说出一个字,两行泪水流了下来。
终于,杜月笙大口地呼出了最后一口气,在其亲属们的手忙脚乱、吵吵嚷嚷中死去了,终年64岁。
后来,杜月笙的尸骸被转运至台湾,安葬在台北县汐止市的秀峰山麓。墓园里苍松翠柏,景色幽静。其墓地坐东南朝西北,遥望着他曾经叱咤风云的上海滩。
(参考资料:《杜月笙传》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