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条目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请协助补充内容以避免偏颇,或讨论本文的问题。
抵制日货的标志
抵制日货是经济抵制的一种,目标为由日本所持有或及生产的商品。历史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出现过抵制日货的呼吁或者行动,当中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韩国以及美国等等。最近一次大型抵制是2012年中国反日示威活动。
中国大陆抵制日货的历史[编辑]
参见:中国抵制洋货史
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后,清华大学师生焚烧日货
1908年广州反日抵制运动[编辑]
1908年,澳门发生二辰丸案,广东民众号召抵制日货,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抵制日货浪潮。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时[编辑]
1915年日本对中国提出二十一条时,中国民间已曾经出现抵制日货的行动。
五四运动之后[编辑]
1919年因为中国无法收回山东权益而引发的五四运动,中国的学生及知识分子提出了抵制日货的号召,获得工商界和民间的广泛支持。部分地方商会议决“与日本断绝工商关系”,民间罢买日货,工人拒绝到日资工厂上班,学生更出动检查是否有人在使用、贩卖日货。
1927年国民党北伐期间,日本曾出兵山东,制造济南惨案。国民政府为此亦一度号召全国民众“对日本进行经济绝交”。之后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出现的多次民间抗日运动,都有抵制日货的呼吁。
二战后[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华人社区多次因为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以及中日钓鱼台主权争议,在民间引发零星“抵制日货”的号召。
日本提出“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时[编辑]
2005年,中国国内发起了抵制日货的行动。大陆主流媒体对于抵制日货的问题的评价基本上持肯定态度。中国大陆官方和民间在对待日本的一系列问题上都有着极为协调一致的思想和行动。
不过,中国外交部对于抵制日货的态度和民间既有一致也有部分不同,对于抵制日货亦有这样评价:中日之间的经贸合作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发展很快,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在的利益。我们不希望中日之间的经贸问题政治化,为此希望日本各界在历史问题上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对于抵制的原因解释为:实际上这也是我们一直关心的问题。中日关系,特别是政治关系,目前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情况。日方不能正确对待历史问题是中日间很多问题的症结。
亦有评论质疑抵制日货除了精神胜利以外的实际成效。他们认为,在外国曾经出现过的成功经济杯葛运动,例如1940年代印度甘地呼吁杯葛英国纺织品,都是建基在有替用品的情况。上世纪初中国民间提出“与日本经济绝交”时,中国向日本入口的主要是简单的轻工产品。这些产品在中国都并非没有替代品,而且往往正是日本货跟中国本土出产竞争。到了二十一世纪,中日以至世界贸易模式已完全改变,日本对中国输出最大部分的是高科技产品、原料、技术等等。这些产品不少在中国,以至全世界都是没有适合的替代品。此外,日本亦向中国投入为数不少的资金及技术,聘用中国劳工生产日本品牌的产品,之后再转销日本和全球。因此有人认为抵制日货无异是在抵制中国本身的经济生产。
支持抵制日货的一方则认为:
每一个人都有不选择购买某种商品的权利。
抵制日货并支持国货将创造更多工作机会,特别是创新型工作,而减少的只是最低端的工作。
抵制日货并支持国货将有利中国科技的发展,因为外方对核心技术通常保留。
抵制日货并支持国货将有利经济向高端转型。
2012年暴动[编辑]
白色标语“抵制日货,饿死狗日的”。
因钓鱼岛国有化发生2012年中国反日示威暴动,出现了打砸日系车、日系店铺、日产仓库的事件。
2023年因日本排放核污水杯葛日本产品[编辑]
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水,中国大陆政府宣布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1],而民众亦对日产化妆品进行抵制。[2]
台湾抵制日货的历史[编辑]
日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编辑]
台湾曾在1972年9月日本即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前夕由一群学生在台北市区发动过一次抗议北京与东京建交的抵制日货的行动,并且在中山堂两次焚烧日本商品。[来源请求]
联合号渔船钓鱼台事件[编辑]
参见:联合号海钓船事件
2008年6月10日凌晨,此事件发生后,有台湾网友表明将抵制日货以示抗议。台湾媒体分析在于日系商品品质高和实用性强,再加上台湾人的消费习惯已经离不开日货,导致要全面抵制日货有困难。之后此议也无疾而终。
美国抵制日货的历史[编辑]
日本车与日本电器在美国大受欢迎后曾被白人优越主义者针对性打击。
韩国抵制日货的历史[编辑]
对日强征劳工的争议判决[编辑]
参见:2019年日韩贸易战
2019年日本对韩采取出口限制措施后开始出现抵制浪潮,韩国放送广告振兴公社12日发布与抵制日货运动相关的8月消费者形态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参加抵制日货运动的回答者占比75%,女性占比78%,男性占比72%, 50岁年龄段的人参加率最高,20岁年龄段最低。[3]2019年,优衣库在韩国的销量大降30%,韩国进口的日本啤酒同比骤减94.8%,烟草下降4成。进口汽车日本从百分之20大降至7,尽管当地的受日企雇用的韩国人以及业者也遭受波及损失,但更重要的是韩国科技原材料已经找到替代品,使得日本在一个月后就陆续恢复了部分原材料的供应。[4]
一年后日经新闻认为,日商在游戏、玩具、动漫、钓具、运动品牌明显是日本独霸,且日本料理和啤酒等日用品也受到欢迎,日本产品某些市场上有足够吸引力,故在韩国人“选择性抵制”的情况下,对韩国外销前景仍具有信心。[5]
参见[编辑]
国货
愤青
反日情绪
身土不二
抵制俄货
抵制中国货
非我所创
参考文献[编辑]
^ 佐藤里奇. 福島核處理水開始排海,中國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 纽约时报. 2023-08-25 [202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0).
^ 张颢庭. 福島核廢水:日本化妝品對華進口大跌 有消費者退貨. 香港01. 2023-08-25 [202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30).
^ 联合新闻网. 抵制日貨運動已逾1年 7成多韓國人仍拒買日貨 - 聯合新聞網:最懂你的新聞網站. 联合新闻网. 2020-08-12 [2021-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9).
^ 韓國抵制日貨一週年:大獲全勝,還是兩敗俱傷? - StockFeel 股感. 2020-07-20 [2021-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9).
^ {https://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column/43105-2020-12-17-05-00-00.html?start=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查论编反日概念理论
反日主义
反日教育(日语:反日教育)
反日亡国论
阿伊努革命论
倭色(日语:倭色)
亲日派
日帝残滓(日语:日帝残滓)
侮日(日语:侮日)
卑日(日语:卑日)
从中卑日(日语:従中卑日)
排日(日语:排日)
抗日
黄祸
猛抨日本
Jap
肘巴里
精神日本人
土著倭寇(日语:土着倭寇)
自虐史观
日帝本国人(日语:日帝本国人)
日本原住民论
小日本
日本鬼子
特定亚洲
以倭代华
各地区情况
韩国反日情绪
美国反日情绪(英语:Anti-Japanese senti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中国反日情绪
团体
东亚反日武装战线
韩国挺身队问题对策协议会(日语:韓国挺身隊問題対策協議会)
韩国网络外交使节团
排亚联盟
事件
五四运动
利马排日暴动事件(日语:リマ排日暴動事件)
马拉利事件(日语:マラリ事件)
1971年钓鱼台列屿反日示威(日语:1971年尖閣諸島反日デモ)
连续企业爆破事件(日语:連続企業爆破事件)
2003年西北大学反日风波
2005年中国反日示威活动
2010年中国反日示威活动
日驻华大使座车国旗被抢事件
2012年中国反日示威活动
2012年西安砸车伤人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日本服饰事件列表
2010年成都汉服事件
苏州和服事件
李明博登陆竹岛(日语:李明博竹島上陸)
韩国要求天皇谢罪(日语:韓国による天皇謝罪要求)
离间外交(日语:告げ口外交)
2018年日韩雷达锁定争议
2022年中国反夏日祭事件
苏州新地中心公交站台持刀袭击事件
2024年东京靖国神社撒尿涂鸦事件
深圳日本人学校学生遇害事件
作品
抗日神剧
韩国反日作品(日语:韓国の反日作品)
《共产主义同盟赤军派致所有渴望打倒日帝的人(日语:共産主義者同盟赤軍派より日帝打倒を志すすべての人々へ)》
《抗日:血战上海滩》
《飞花轻寒》
个别问题
《美国1924年移民法案》
贬低日本运动(日语:ディスカウントジャパン運動)
慰安妇之碑
韩国对日本媒体的审查
日本海命名争议
日帝风水谋略说(日语:日帝風水謀略説)
独岛级两栖攻击舰
《亲日反民族行为者财产国家归属相关特别法》
《日帝强占下反民族行为真相纠明相关特别法》
庆祝日本大地震标语
战犯旗(日语:戦犯旗)
战犯企业(日语:日本戦犯企業製品表示に関する条例案)
抵制日货
征工诉讼问题(日语:徴用工訴訟問題)
2019年日韩贸易战
日美贸易摩擦(日语:日米貿易摩擦)
反捕鲸运动
《加利福尼亚州外国人土地法(日语:カリフォルニア州外国人土地法)》
靖国神社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