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丁堡號於1938年3月31日下水,1939年7月6日服役後立刻被分配到蘇格蘭斯卡帕灣的皇家海軍本土艦隊(Home Fleet)第18巡洋艦分艦隊(18th Cruiser Squadron)。1939年轉屬第2巡洋艦分艦隊(2nd Cruiser Squadron),在亨伯分隊(Humber Force)服役。
當1939年10月16日德國空軍首次襲擊羅賽斯(Rosyth)的海軍基地時,仍然在福斯灣的愛丁堡號遭受了輕微損傷,但未被直接命中。
愛丁堡號於10月23日離開羅賽斯,負責護送來往於挪威納爾維克的船隊。當11月23日輔助巡洋艦拉瓦爾品第號(HMS Rawalpindi)在護航中被擊沉時,愛丁堡號離開船隊去尋找德國的通商破壞艦,沙恩霍斯特號戰鬥巡洋艦。雖然責任重大,但搜索沒有成功,愛丁堡號又回到護航任務中。
1940年3月18日,愛丁堡號到達泰恩河,開始一直持續到10月28日的漫長整修。整修結束後,愛丁堡號被重新分配到第18巡洋艦分艦隊,11月18日離開克萊德(Clyde)的法斯蘭(Faslane)海軍基地,為WS4B船隊護航,在11月12日返回斯卡帕灣之前一直護送到弗里敦。聖誕節前不久,愛丁堡號隨胡德號戰鬥巡洋艦、驅逐艦伊萊克特拉號(HMS Electra)、回聲號(HMS Echo)、冒險號(HMS Escapade)、和哥薩克號(HMS Cossack)前去攔截一艘正突入北大西洋的德國水面襲擊艦。在海上花費了包括聖誕節在內的一周後,有關報告被證明是不實的,愛丁堡號在跨年夜回到港口。
在1940年冬季,愛丁堡號還參加了本土艦隊的一些小型行動。1941年3月下旬,愛丁堡號護送WS7船隊遠航中東,4月15日返回斯卡帕灣。這月下旬,在丹麥海岸外支援了一系列布雷任務。1941年5月4日,支援了盟軍對德占羅弗敦群島的襲擊行動,即雙刃大刀行動(Operation Claymore)。
愛丁堡號在追獵德國戰艦俾斯麥號的行動中也扮演了次要角色。1941年5月22日,愛丁堡號在比斯開灣巡邏時截獲了德國船萊赫號(SS Lech)。隨後,愛丁堡號被派遣到向布雷斯特的航線上攔截並跟蹤俾斯麥號,但俾斯麥號未到達該區域。
愛丁堡號輕巡洋艦、赫米昂號輕巡洋艦和歐里亞勒斯號輕巡洋艦在執行戟行動中航行
6月1日,愛丁堡號被派去接替赫米昂號輕巡洋艦(HMS Hermione)在丹麥海峽巡邏的任務。任務平安結束後,受命護送另一個前往中東的船隊WS9B,並於7月初再次停靠在直布羅陀。該月晚些時候,愛丁堡號參加了向馬爾他輸送物資的物質行動(Operation Substance),於7月24日到達馬爾他。第二天,愛丁堡號在一架德國魚雷轟炸機的攻擊中死裡逃生。軍艦沒有受到損害,並繼續航行回到克萊德。
1941年8月,愛丁堡號護送WS10船隊到南非的西蒙斯敦(Simonstown)。稍後於9月28日作為戟行動(Operation Halberd)的一部分再次到達馬爾他,不久後回到直布羅陀。1941年10月1日載著補給和戰俘從直布羅陀啟程前往克萊德。在法斯蘭維修後,於11月間重新加入本土艦隊,在冰島巡邏。
1941年12月,愛丁堡號為向蘇聯運輸物資的北冰洋護航隊護航。1942年1月開始在泰恩河整修,直到3月4日,再次去冰島-法羅群島巡邏。
愛丁堡號護衛了QP4和PQ13兩個船隊,3月28日返回斯卡帕灣。4月6日又離開斯卡帕灣,為前往摩爾曼斯克的PQ14船隊護航。PQ14的24艘運輸船中16艘被不合時令的海冰和壞天氣逼回冰島,一艘被德國潛艇擊沉。愛丁堡號護送其餘七艘於4月19日到達摩爾曼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