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挑背驮的,摩托车送的,三轮车拉的……7月5日一大早,晨曦微露,一袋袋艾叶和卖艾叶的农民把曾都区府河镇朱家河村个体收购户李学东的门前挤满了。这是曾都区供销社田丰土产公司开设的艾叶收购点。 “大清早就有这么多人卖艾叶啊!”笔者趁着间隙,与李学东闲聊起来。他边拿着干湿检测器娴熟麻利地检测艾叶的干湿,边回答道:“这还是人少的时候,到上午人还要多呢。”还没等他说完,在他身边忙碌的田丰土产公司收购员陈国庆像放连珠炮似地说开了:“因为艾叶的用途多,生产蚊香等少不了它,同时它还是一种广谱抗病毒的中草药原料,医学用处较广,今年雨水多,艾叶喜获大丰收。” 话音刚落,正在卖艾叶的六组村民程后志接过话茬笑哈哈地说:“近段时间,我们忙完农田的活路后又多了一份副业,将鲜活的艾叶采集回家,晾晒几天就来这里换钱,我一天能采三四百斤鲜叶,三斤鲜叶晒一斤干叶,折算收入300多元。”年过六旬的村民王大友从手扶拖拉机上卸下五、六包干艾叶,乐不可支,他说:“田埂、荒坡、山村到处都有艾叶。我们起个早摸个黑,就能挣额外收入一、二百元,活不重,收入也不少。”说话间,他那布满络腮胡子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在过磅处,只见收购人员正忙着验质、称重、装袋。在不远处的东风牌大卡车旁,笔者见到了田丰土产公司总经理谢安顺,他说:“翠绿的艾叶长在农村山坡、田埂路边,数量较多且极其旺盛。农民不管种,只管收,采集期持续三四个月,一直到秋后。我们提早与河南等地六七家生产厂家签订供货合同后,在主产区的随南乡镇设立了10多个收购点。今年市场行情好,我们每公斤收购价六元,这在历史上是从没有过的高价格,农户很乐意,我们也有利。目前,公司已收购艾叶450多吨,仅此,农民从业外‘捡’回270多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